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 (王子侯)11月24日,由中國制造強國論壇組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制造強國論壇暨2018中國制造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以“實體為本 品質革命 中國制造再出發”為主題,就中國如何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中國制造怎樣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展開討論。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長劉利華出席論壇并致辭,指出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但依然存在薄弱環節,表現出大而不強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制造業產能效率整體偏低,導致產品附加值不高;制造業核心技術缺乏,導致生產成本偏高;制造業科技研發投入不足,導致研發水平低下。
“可以說推動我國從工業大國邁向制造強國任重道遠,需要進一步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邁進?!眲⒗A表示,要加快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結構向資本密集型產業結構轉變;加大實施創新驅動,處理好產能過剩和創新驅動的關系,增強我國創新能力;堅持質量優先,推進品質升級。質量是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必須大力實施高品質強品牌戰略,持續提升中國制造整體形象,推進品質革命,除了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高研發水平,不斷提升產品質量,還要發揮工匠精神,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
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為中國未來如何走創新路徑提出建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干勇,指出制造業強國包含新型信息技術、新材料以及技術創新體系等三大基礎要素。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陳錄城、青島雙星名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汪海、金華市欣生沸石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土興,作為企業家代表發布主題演講。從企業角度提出推動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建議,堅持不斷創新、講究品質,遵循制造強國戰略,打造民族品牌。
此外,論壇還舉行了中制智庫揭牌儀式,發布了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專項研究成果、全國城市制造業競爭力指數等,論壇組委會還于現場頒布了“十佳品質·行業榮譽獎”、“十佳品質·杰出貢獻獎”、“冠軍企業獎”、“改革開放40周年成就人物獎”、“制造40年特殊貢獻獎”等獎項。